口碑突破,类型多元,微短剧行业的“量变”之年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读娱(ID:yiqiduyu),作者:一实,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进入十月以来,长时间出现在芒果TV综合热搜第一的不是《密室大逃脱》和《披荆斩棘》这些综N代新作,也不是《底线》《大考》等多平台大剧,而是一部微短剧《虚颜》。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自9月23日上线以来《虚颜》共取得芒果TV播放量15次日冠,累计播放量突破5亿,对于这样一部每集12分钟共18集的微短剧而言,这已经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字,目前该剧豆瓣评分达到7.5,也是同类型中的翘楚。无独有偶,《虚颜》导演曾庆杰的上一部微短剧《念念无明》同样获得了口碑和热度上的可观成绩。
微短剧在2022年进入一波真正的热潮。公开信息显示,仅今年上半年进行规划备案的微短剧就达到了2859部,而2021年全年内备案的微短剧数量仅为398部,还不及今年单月的数量。今年以来,抖音、快手、腾讯视频、优酷、B站等各路视频平台纷纷推出自己的微短剧厂牌和扶持计划争相入局。
那么对于微短剧这一在2022年爆发的品类而言,《虚颜》和《念念无明》的口碑突围对行业来说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微短剧行业又处于何种发展阶段?
1
低预期下的高质感等于“惊喜”
虽然现在都用“微短剧”或者“短剧”来概括大类,但作为一个内容形态来说各个平台的微短剧内容却有着许多差异点。主打横屏还是竖屏,时长是5分钟以下还是15分钟以下?
在读娱君看来,如今市面上的一系列微短剧内容仍然可以分为三类:一,常规剧集创作思维下的微短剧,基因是网剧;二,PC网络时代迷你剧思维下的微短剧,基因是万万没想到、屌丝男士等横屏系列剧;三、短视频时代创作思维下的微短剧,基因是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生态。
《念念无明》和《虚颜》明显属于第一类。这两部剧的观感更像是常规精品剧的压缩版,除了时间更短剧情发展节奏更快外,在拍摄手法、制作和表演的各个环节上几乎都与常规剧集没有太大区别。两部剧背后的制片人杜浩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我的视角里面,不管长剧还是短剧,它本身的产品属性依然是剧集,它的核心逻辑其实是共通的。”
运镜水准高、服化道精致、演员颜值高、CP好磕……《念念无明》《虚颜》赢得自来水粉丝的几个主要优点,其实也是评价常规古偶剧的常见标准。在《虚颜》的豆瓣热评上也有这样的意见 “芒果真的不考虑让这导演去试试拍古偶吗”。相比之下这两部剧的剧情设计其实并不算超前,《念念无明》的“古装版史密斯夫妇”设计和《虚颜》的“换脸”剧情主线,放到整个影视受众基本盘里实在算不上很新颖的点子,但只要拍得剧情有趣节奏紧凑,微短剧的观众显然也不会用特别高的标准来要求一部微短剧。
所以《念念无明》和《虚颜》口碑突破的最大动力,从市场角度来说是低预期下看到的创作质感带来的“惊喜”。
主创团队把微短剧创作的自我要求放在了和常规剧集一样的水平线上,导演并未因为自己拍的是微短剧就乱来一气,反而是从运镜到构图、打光、色调甚至是配乐上花费了很多心思,演员表演同样在水准以上。比如《虚颜》从第一集开头视觉观感体验就非常好,红色的布帘,场景的花瓣、人物的衣着妆容十分精致,整体视觉风格和谐统一,颇有近年来古装审美升级的气质。而随着场景切换、剧情进展到紧张之际,导演又用冷色调和配乐的明显变化来强调氛围感,看下来几乎没有什么拍摄技法上的露怯之处。
更重要的是《虚颜》只是用一部微短剧的成本投入做到了这一水平。据导演微博提到,“本来以为《念念无明》播的不错,后面就会有更高的预算。结果虚颜预算竟然只够拍15天”,“没有武术动作的预算”——如果放到一部平台S级古偶项目中,观众或许并不会觉得这样的视听表现有多优异,但在低投入低预期下,《虚颜》的优点显然会被更加放大,还会让更多观众产生“要帮这部小剧火起来”的帮扶宣传心理。
在这样的基础上,《念念无明》和《虚颜》在剧情人设上则倾向于网感和新颖概念,武侠、甜宠、悬疑的类型叠加,最大程度地扩大了自身的受众范围,也几乎没有什么受众门槛。这也是两部剧能够从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
所以《念念无明》和《虚颜》的成功是微短剧在常规剧集创作思维下的一次胜利,是在剧集创作预算和产出之间寻求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比如启用演技颜值在线但名气不显的演员,比如在剧情人设上尽量找到“抓眼球”的点……用制片人评价《念念无明》之所以破圈的话来说,是“在产品特性及整体视听体验层面接近于长剧,且在内容与呈现方式上给到了观众额外的差异化惊喜。”
2
长短平台微短剧思维的“差异化”和“模糊化”
《念念无明》《虚颜》《拜托了!别宠我》等长视频平台短剧,更多承继的是过去小体量定制网剧、分账剧的创作力量,其创作模式和思维仍然扎根于传统影视专业之上,这与从短视频平台原生发展而来的微短剧其实存在许多差别。
快手、抖音乃至B站所推出的微短剧,一开始多数都是与平台社区氛围有紧密关联的,是基于达人创作土壤之上的一次“内容进阶”。比如快手短剧发展早期的古风御儿系列、“龙二”系列等,这些作品与其说是剧集,倒不如说是达人网红创作者们发布的一系列“剧情短视频”,其特点是情感直接、强调转折、爽感,情节差异化等,形态以竖屏为主。
当然这种明确的“基因划分”目前也已经不严谨了。随着短视频平台的扶持力度加大、网文IP的全面加码,短视频平台的短剧内容是越来越多元化的,也出现了《胡同儿》《仁心》《长公主在上》等题材制作上更靠近常规剧集的短剧,而优酷上也出现了如《超级赘婿之叶家风云》《我的霸道学长》的大量“土味”短剧。
所以说,在2022年再以长短视频平台来划分短剧类型,其实已经意义不大了。
但没变的一点则在产品逻辑带来的平台生态逻辑上。在快手、B站等平台上,短剧往往在个体账户上播放,意味着微短剧的创作者很容易积累起私域流量,这也意味着创作者能够以更灵活、多元的方式去开展商业化。比如快手的短剧红人御儿目前已经积累了1900万粉丝,成立了自己的美妆品牌“御之梦”,B站口碑上佳的微短剧《片场日记》由暴走漫画出品,在播出之后暴走漫画推出隐藏番《开不了机》放在暴走漫画账号上更新,“铁柱大导演”等个体账号也有不少热度留存。
相比之下,在长视频生态中的微短剧则很难快速直接切换到这一模式下分得一杯羹,而更多只能要在常规剧集模式下寻求商业化开发,除了常规的会员观看时长分账外,还有寻求招商,开启付费番外、付费点播等商业模式。
所以综合来看,很难简单用“精品化”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当下的微短剧市场变迁,更合适的形容或许是——“量变”引发“质变”的初期。2022年备案和上线的微短剧数量上了一个台阶,微短剧的热潮是以内容争夺用户时长而开辟的新战场,广大用户、创作者、平台对于微短剧的发力认知和寻路都在初期,这一阶段其实并没有一条“公认的正确的路出现”,而不同创作思维和平台生态基因下产出的差异化内容,其实并不一定有可比性。
比如《念念无明》《虚颜》这一类型的微短剧,很可能成为导演、主演们进军更大制作古偶剧的“敲门砖”,像网络电影、短片那样成为平台扩大内容多元度的助力。而对那些主要目标放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的创作者而言,或许更需要去挖掘不同产品用户使用习惯下对短剧内容的偏好变化。随着微短剧行业日渐白热化开始“内卷”,狗血、高甜等曾经“保险”的风格题材很可能会快速地迭代。
微短剧的未来发展如何,还远远没到定格的时候。
(举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