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详情

一个电话号码,破解270万美元订单骗局

2021-12-16 00:00:00

都说“眼见为实”,但亲眼见到的,可能是“馅饼”,也可能是陷阱!今天信保小卫士为大家介绍一个真实案例,希望广大出口企业提高警惕,识别优质买方,谨防贸易骗局!

一、合作心切

2020年3月,佛山一家面料服装企业向我们咨询:他们接到美国跨境电商A公司一张270万美元的订单,提出发货后90天付款的结算方式。

服装企业考虑到疫情下还有不少库存需要消化,还派企业人员亲自前往当地拜访A公司。服装企业透露:“买方非常懂行,他一眼就能看出我们最优质的产品。”虽然是第一次合作,买方A公司给企业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二、疑点重重

但这个交易让我们感到疑惑。因为时值海外疫情爆发,对纺织服装、时尚行业影响是最大的,那段时间我们收到了不少纺织企业的报损,连百年老店、国际大品牌都面临经营危机。此时一个不知名的公司单票大额的采购订单突如其来,似乎与外部形势有点相悖。A公司还主动呈上了自己制作的一份财务报表,显示其是中等经营规模。乍一看,确实发现不了什么大问题。

三、风险提示

为了安全起见,我们还是建议企业,如果一定要放账的话可以考虑附加其他措施以控制风险,例如备用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的意思是,如果买方最终不履行付款义务的话,出口企业有权要求备用信用证开证行执行付款义务。

没想到A公司很爽快地答应了这个条件,但是A公司先后两次提供的备用信用证样板,却让人感到不安。

四、疑云仍在

这是为什么呢?经我们查询发现,买方第一次提供的开证行是一家两年前破产的金融公司。企业跟A公司沟通后,第二次更换了另一家开证行,也是一家金融公司,规模很小,全球排名是7000多名,而且曾有延迟付款的记录。正当出口企业举棋不定的时候,A公司又放出了一个“大招”——A公司发了一封邮件给出口企业,说美国摩根大通银行为了支持当地政府的一个制衣项目,准备给自己发放一笔2000万美元的贷款。

虽然我们没有批复这个额度,但买方的这一切举动显得如此诚意满满。这个贷款通知来得正好,就像一颗“定心丸”,让出口企业顿时觉得安稳了,于是出口企业便迫不及待地出运了货物。

五、骗局破解

面对买方“穷追猛打”地催发货,我们出于对企业的关心,还是“不死心”地继续顺藤摸瓜。按买方的邮件尝试拨打美国摩根大通银行的电话,意外地收到语音回复是:“您拨打的号码是空号”。再仔细一看,我们惊讶地发现,这个号码除了区号,后面的电话号码数字竟然跟买方A公司自己的电话号码一模一样!

就在这个时候,我们了解到其他供应商有货款到期被该买方拖欠的情况,随即马上联系出口企业尽快控制住正在海上发运的货物。

六、经验总结

“磨刀不误砍柴功,风险防范需谨慎!”这个案例充分表明,买方资信调查做得是否扎实,直接影响交易的成败。面对采购记录有限的买方,建议广大出口企业先累积一定的交易记录,再考虑采取灵活的结算方式。

来源:中国信保广东分公司,作者:钟心桃 

注: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全球贸易通立场;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