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为合作伙伴提供增长机遇
随着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继续显现,中国经济保持稳定恢复。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近日发布报告指出,中国消费者和企业信心增强,劳动力市场向好,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8.5%。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日前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世行报告再次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中国正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这将为各国合作伙伴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和增长机遇。中方欢迎各方积极融入中国市场,分享中国发展机遇。
外贸外资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我国今年经济增速预计达到8.5%,重要原因在于疫情控制得好,经济恢复得好。”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扎实做好各项工作,针对性地出台了应对疫情的相关政策。在供给侧方面,我国率先复工复产,产业链供应链能力经受住考验,表现出强大韧性。同时,我国需求稳步回升。去年以来,不仅外部需求强劲增长,投资和消费内需也逐渐恢复常态化。另外,由于去年经济增长2.3%,基数比较低,所以今年同比数据比较高。明年,由于低基数效应消减,经济将回归疫情前的趋势增长率。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院“一带一路”研究室副主任谢来辉表示,去年,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对稳定世界经济、增强各国信心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不仅能为其他国家及地区提供抗疫医疗物资以及生产生活必需品,还可通过国际贸易与投资,为其他国家及地区提供经济复苏的动力。
数据显示,在外资方面,202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今年前5个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497家,同比增长48.6%,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4810亿元,同比增长35.4%。在贸易方面,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额14.76万亿元,同比增长28.2%,创历史新高。其中,东盟、欧盟、美国和日本是我国前四大贸易伙伴,进出口额分别增长29.2%、28.7%、41.3%和14.9%。另外,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额4.36万亿元,增长27.4%。
徐洪才表示,外贸外资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疫情暴发后,全球经济受到冲击,世界各国的供应链产业链在一定程度上遭受破坏。由于我国控制疫情得力,产业链供应链的配套能力和韧性得以充分展现,海外大量订单和外资流入我国,不仅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共同抗疫事业作出贡献,也为我国自身的经济发展抓住了新的契机。
经济平稳向好趋势不会改变
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芮泽6月在全球化智库与世界银行联合举办的线上研讨会上表示,随着各国逐步走出疫情影响,全球制造业正在快速复苏,且对某些中国生产的商品表现出很高的需求,如医药用品和电子产品,给中国经济复苏提供了动力。
“疫情期间,企业抓住消费者的居家娱乐需求,推出具有智能家居交互、语音购物功能的小音箱,这样的新产品在海外一下子就打开了销路。”广东深圳某科技公司战略总监郭雪松介绍说,公司已新增15条生产线,开拓了俄罗斯等新兴市场。
芮泽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将很快恢复收支平衡并且重新开始投资,国家将逐步减少信贷刺激,那些依赖公共投资的产业的资金流动性会降低。同时,随着经济复苏得到进一步巩固,对其他产业的投资势头会保持强劲。
“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要予以关注。”徐洪才表示,一是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一方面,中美关系趋于复杂化。另一方面,美国、欧洲、日本都采取零利率甚至负利率货币政策,导致国际资本流动无序和汇率波动加剧,金融体系的潜在风险正在逐渐显现。二是我国前期应对疫情采取的一些支持小微企业和向实体经济让利的金融政策,能否持续释放利好,仍难以预料。三是随着老龄化社会加快来临,我国还没有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民生领域仍存在短板。四是改革进入深水区,特别是自身创新驱动需要时间,久久为功,短期内一些重要领域难以取得重大突破。
世界银行报告预计,随着全球复苏势头增强,中国的出口需求将在短期内将工业产能利用率维持在高位。但是,2022年随着进口增速回升,国际旅行缓慢恢复,净出口对增长的贡献将在中期逐渐下降。在供应侧,预计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将逐渐从工业生产转向服务业。
我国采取一系列举措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持续加强服务领域国际合作。前5个月,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值19380.6亿元,同比增长3.7%。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5%,比上月回落1.7个百分点。专家普遍认为,6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波动属于短期性质。伴随疫情有效防控和暑期消费陆续释放,相关服务业有望再次回升,成为稳定非制造业增长的重要力量,非制造业平稳恢复的整体趋势并未改变。
谈及未来国内经济走势,徐洪才表示,我国经济平稳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总体上要保持战略定力,政策要保持相对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按照“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引,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深化供给侧改革,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