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详情

参与研发的“智能审图”系统在全国海关推广应用,16年来培育出一批业务“专家”“大牛”——老牟团队:“传帮带”中,永葆技术“青春”

2021-03-25 17:01:05

2021-03-25 青岛日报 第02版

牟清杰(前排左一)和团队成员在一起。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胡相洋 通讯员 陈星华 文/图

3月11日晚10点30分,装满自欧洲进口氧化铝的集装箱到达青岛港前湾港开始卸货。10点40分,负责这批货物通关物流代理业务的中外运仓储物流有限公司就接到海关货物放行信息。从到港卸货到通关放行,仅用了10分钟。

进口公司不知道的是,这批货物卸船过程中,路过了黄岛海关设在前湾港码头前沿的机检扫描设备,被海关先期机检系统进行了图像扫描;公司更不知道的是,海关24小时不眠不休的智能审图系统,对这批集装箱货物的机检图像进行了分析和研判,得出了货物正常的结论,使得货物得以自动在10分钟之内放行。

这是青岛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再平常不过的一幕。快速、智能化通关的背后,是青岛海关运用科技手段的全力支撑,而掌控这一“中枢神经”的,则是一支敢打能拼的科技研发队伍——老牟团队。

3月24日上午,青岛海关西陵峡二路办公楼5楼大厅内,忙碌异常。在这个51人组成的办公区域内,敲击键盘声此起彼伏,机房里围成圈的机器屏幕上字符不断闪烁,进进出出的人步履匆匆,“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有完美的团队”几个大字格外显眼。

“2005年,为完成海关总署布置的‘H2010工程’(海关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开发,青岛海关技术处党支部组织以我为首带着13名技术骨干一起攻关。”青岛海关二级调研员牟清杰说。16年过去了,当年37岁的“老牟”真的成了老牟,这个因临时任务“忙”到一起的一帮人,不断补充新成员,已成为全国海关系统一支响当当的软件攻坚开发团队,也培育出一批业务“专家”“大牛”。尤其是团队的系统架构师孙学文,已成长为全国海关系统,甚至在IT业界有名的技术专家。2012年,他们一举获得微软举办的全国云计算比赛团体总冠军,孙学文更是勇夺个人总冠军桂冠。

“‘老牟团队’成员们常说一句话,‘我们是一帮人做一堆事’,这些年也的确做出了效率。”牟清杰说。2005年以来,“老牟团队”斩获全国海关科技创新奖项不计其数。如“H2010工程”全国海关综合业务管理平台、金关二期、“H2018工程”等诸多重大信息化应用项目及“智慧监管示范点建设”“大数据攻关”等重大专项工作中,他们都是核心力量。特别是他们参与研发的“智能审图”系统已在全国海关推广应用,被海关总署称为中国海关“一张亮丽的名片”。

“人在一起只是团伙,心在一起才是团队。”这是“老牟团队”的一句口号。当年就是技术骨干的牟清杰、孙学文等,仍坚守在技术研发的一线。“我们是用学习保持技术‘青春’。”孙学文说。

如今,团队中的一些“80后”、“90后”已经能独当一面,且迅速成为技术研发骨干。“一个团队十几年初心不变,你能强烈感受到他们老中青之间的‘传帮带’,没人摆资历,为了业务都很交心,多的是为技术实现争得面红耳赤,多的是为新系统研发通宵达旦。”同方威视技术有限公司的王海常与“老牟团队”成员打交道,他说,“只要和‘老牟团队’干过一次活儿,就能感受到他们的凝聚力。”

“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有完美的团队。”尽管同事们经常走过“老牟团队”工作室,但看到这句话,总还会一如既往地被吸引驻足。

团队档案

成立于2005年的青岛海关科技处“老牟团队”,是海关总署首批命名的“全国海关基层党建示范品牌”。团队立足海关业务实际,放眼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熔铸“随需而动、勇于创新、攻坚克难、敬业奉献”的品牌精神,用科技之力引领、支撑海关业务创新发展,成效卓著。团队成立以来,先后获全国海关首届“海关榜样”、全国海关科技创新一等功和山东省工人先锋号、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是全国海关科技领域的耀眼“明星”。

注: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全球贸易通立场;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