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详情

24小时轮岗,日检样本逾3000份——上海海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的抗疫故事

2021-03-24 13:14:50

2021-03-02 劳动报 第五版

在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绛红色大楼里,有一间特别的海关实验室:曾经,这里仅有2台仪器和5位检测人员,日检测量不足200份;短短一年间,便发展成由6名医学博士带领20名检测人员分4个班组24小时轮岗的规模,10台PCR检测仪同时运行,日检测人员样本约2500份、货物样本约1000份……这里,正是上海海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下称:保健中心)的新冠病毒检测实验室,更是全海关系统甚至包括疾控系统在内日检测量最大的政府实验室之一。

除了完成上海口岸外防输入的核酸检测任务,保健中心还承担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输入性传染病监测与应对方面的应急科研项目。核酸检测、科技抗疫,两块都是“硬骨头”。责愈重,肩更铁;人愈瘦,情更切。新冠疫情尚处在防控阶段,保健中心新冠病毒检测实验室鲜为人知的故事也依旧持续上演着。

专家带头“顶班” 连续几周不回家

回顾一年多来的发展过程,保健中心主任何宇平说:“每前进一步都不容易。这里承载着上海两千多万市民的期望,也记录着海关实验室检测人员太多的辛苦。”

自2020年1月28日检测第一份样本开始,实验室的PCR检测仪就没有停止运转过,检测人员也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坚守。尤其是在海关总署规定所有入境人员实施100%核酸检测后,检测人员的工作压力更是倍增。机器都被累“趴下”,更何况是检测人员?于是,4月,实验室紧急添置仪器设备并借调人手,最终6名医学博士和20名检测人员“临危受命”,分4个班组24小时轮岗,接收检测所有上海口岸入境旅客的核酸样本。

在人手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流行病学专家、海关总署专家组成员、核酸检测组组长田桢干除了完成专家组安排的任务外,还主动带队在实验室“顶班”:每天穿着三级防护服,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甚至更久。为了节省时间,他尽量不吃、不喝也不上厕所,连续几周没回过家。

随着国内首个“移动式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交付,方舱实验室更是日夜灯火通明,源源不断的样本被送了进来,滔滔不竭的报告又被送了出去,大家更忙了。

短时间瘦十几斤 为抗疫宁愿“单身”

等田桢干终于回家,家人们一见他便说瘦了,短短时间内,他的体重竟下降了十几斤,真的是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进行到底了。

被大家称为“大帅哥”的何宇平也瘦了许多,为了确保检测质量和实验室安全,切实做到“打胜仗、零感染”,何宇平日夜蹲守实验室,从样品接收、核酸检测、消杀灭菌、数据上报、协调沟通和后勤保障,每一项流程都是他精细梳理之后的最佳结果。“整夜整夜睡不好,人想不瘦都不容易。但这总比看到因检测不准而造成疫情扩散、因管理不到位而导致实验室污染要强得多!”说这话时,何宇平的眼角还泛着红血丝。

检测人员杜鹃是个80后女生,她检测出了上海海关第一例入境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样本,迄今为止,她依然保持着单个航班核酸阳性检出最多的纪录,可就在与新冠疫情“比拼”的当口,她的个人问题却被搁置在了一边,恋爱相亲怎么会比疫情防控更重要呢!

作为核心团队中唯一的博士后,王强从去年3月支援保健中心开始,也一直坚守至今。在完成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科研项目《输入性疫情防控方案及装备》外,他还承担着多种新冠病毒检测新技术、核酸检测试剂盒的性能评价等工作。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一直没告诉家人每天是在和病毒打交道。“国难方显担当”,他身上充满着“宁愿苦累自己,也不让父母担心”的铮铮男子气概。

注: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全球贸易通立场;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